AMS II 發射遭 NASA 取消

糟糕,排太空梭航班排到出局了:丁肇中太空計畫被擱置 8國代表遊說 盼依計畫執行(奇摩新聞中時電子報)。今天中國時報的消息,小小一塊(至少有刊啦拍拍手)。

NASA 本來就不怎麼重視純科學計畫啦;太空梭 2010 年要退休,AMS 對他們來說比蓋國際太空站或是其他跟人有關的實驗不重要;預算都拿去做登月計畫了,也沒有錢額外增加航次。可是要說 AMS 是純科學計畫也不對,因為 AMS 是一台太空版的超導磁鐵質譜儀:「把超導磁鐵送上太空的技術」也算這個計畫成功的額外 bonus。這個技術很重要,未來人類要離開地球磁場的保護進行長距離的太空探險而不怕宇宙射線就要靠超導磁鐵呀。

現在就希望大家能說服美國政府回心轉意,或是下一代太空載具 delay 使 NASA 延後太空梭退休了。

人造火流星

除了把別國的人造衛星打下來以外,太空計劃還有這個算是娛樂的用途: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的超高空煙火。就在前幾天,一節去年被拋棄的俄國火箭就這樣劃過澳大利亞的天空,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

animated image of the debris cloud over Australia

(Via Bad Astronomy Blog, SpaceWeather.com)這個動畫是由去年發現彗星的 Robert McNaught 所拍攝的照片組合而成。帥吧!

Update: 根據 SpaceWeather.com,火箭大約花了 35 分鐘才跨越天空,不是像流星一樣咻就過去了。另外,他發出亮光的原因是因為火箭殘存的燃料直接在軌道上爆炸,而不是像流星是因為在大氣中摩擦生熱;軌道比較高,因此對觀測者來說才不會稍縱即逝。一般的低軌道衛星(例如肉眼可見的國際太空站)跨越天空約需 10-15分鐘。

SpaceWeather.com 也很名副其實的分析了這個事件對太空天氣的危害:新增加 1000 片以上的太空垃圾。我們離星野八郎太的時代不遠了(笑)。

更正:冥王星喪失行星資格

…而且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planets)。其他的稱為矮行星(dwarf planets)太陽系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這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年會在8月24日的投票結果。

正式的定義如下:

行星 (a) 具有環繞太陽的軌道、(b) 有足夠的質量產生重力抗拒剛力以形成一個靜力平衡(接近圓球)的形狀、且(c) 清除了同軌道的天體。

矮行星具有 (a)、(b)、但 (c)並沒有清除同軌道的其他天體 、 (d) 不是衛星。

冥王星基於上面的定義一個矮行星,也算是其他的海王星後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的典型。

其他環繞太陽的天體被集體稱作太陽系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這個行星定義跟之前的定義只差了(c)項;感覺起來(c)是針對冥王星(最大的古柏帶天體)和穀神星(最大的小行星帶天體)的排除條款呀,哈哈。照這個定義新行星大概也很難被發現了,可能我們有生之年太陽系應該會停在八大行星;倒是系外行星最近十年會有很多好戲可以看,如果 NASA 沒有出包被刪預算的話XD。

有個小小插曲:類冥王星行星(ploton)這個詞因為和地質學的深層岩(ploton)撞名所以被擱置了。於是這次的投票沒有決定那類的(矮)行星要叫什麼。

我猜明天新聞不會報,因為跟18日說的牴觸,他們很難自圓其說(上星期五是12顆行星,今天變成8顆了 O_o)。這樣的話,這篇裡寫的東西麻煩大家自行斟酌,哈哈。

冥王星不是行星、太陽系只有八個行星。跟別人聊天這樣說沒有錯,我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