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about the 12 Planets

更多關於太陽系有幾顆行星的補充;以我這幾天看到的新聞報導(國內/國外)所關注的部份:

  1. 我的標題下的不好: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年會現在在討論的是「行星的科學定義」,而不是「太陽系有幾顆行星」。即便是新定義下有三顆天體符合定義,它們也需要個別的開會與認可才會被正式承認為行星。跟別人聊天說「Hey,九大行星要改了」是對的,但是說「太陽系有12顆行星喔」只會曝露您人云亦云的個性。
  2. 教科書當然會隨著時代更改,就像10年前的課本不寫恐龍是怎麼絕跡的,而現在的課本有寫這樣。但是未來的重心絕對不是在於幾顆,而是在於有幾種與它的性質(太陽系的行星根據其組成成份分為類地行星類木行星類冥王星行星(pluton))。計算幾顆會非常不實際;可能高一的時候課本寫太陽系有12顆,高三的時候發現已經變成22顆了。
  3. 占星術不是一門科學(雖然他們認為自己是),它所使用的太陽系模型是千年以前的人們對天體運行的認識。如果要隨著IAU的定義而跟著「修正」會有種自打嘴巴的感覺(難道一個人的命運會不會受某天體影響是因為IAU的決定嗎?)。我反而覺得占星學家應該採用傳統定義,也就是八顆行星甚至是只有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的太陽系,畢竟那是古人看到的天空。只是並沒有另一個 IAU —— 國際占星學聯合會在決定這種事情。
  4. 2003 UB313目前暫時被稱作 Xena,正式的行星名稱要等(前述的)認可才會正式確定。請勿音譯這個名稱,因為 Pluto 並不叫布魯托。中文的正式譯名要等到英文正式名稱確定(不太可能會是 Xena),由台灣與中國(大陸)等地的天文學家協調過後再分別在天文學年會上公佈 (詳細的作法我不清楚,要問正牌的天文學家們)。

媒體並非專業,傳達的訊息無可避免的都有些小錯誤(國內國外皆有)。不過就這次來說(台灣的話,沒有用倒扁把這則新聞擠掉的媒體)有講到的部份都沒有大錯誤。

啊,拜託新聞台關聯畫面不是這樣用的啊;報這則新聞螢幕上出現之前 DeepImpact 的畫面是要幹麻呀(汗)。唸乾稿或是畫張3D示意圖都可以呀…

12 Planets and more

吵很多年了冥王星問題終於有了結果(?)了:正式確認之後冥王星是行星、夏隆(原本它的衛星)也是行星、穀神星(最大的小行星)也是行星、新發現的2003 UB313也是行星。只要環繞太陽而且不會發光、又因為重力而形成球體的天體都有資格算是行星。

新的行星拿到資格之後經過還要經過開會確認,不過「太陽系有12個以上的行星」這件事情已經算是定局了。

之前和此作法競爭失敗的提案是冥王星是庫伯帶小行星、其他那個範圍的小行星都是;把冥王星降級讓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並且把門關起來將八顆行星當作一個傳統認定。

我想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後者不是「科學定義」 —— 如果這樣定義未來在研究系外行星(其他星球的行星)的時候還要再吵一次(天體是系外行星還是系外小行星;當然以今天的科技系外小行星是看不到的);而且該定義勢必要特別排除太陽系 —— 感覺起來就是有人住的地方最偉大。

另外情感上把冥王星逐出會讓一些美國人不爽(畢竟是唯一一個美國發現的行星);把門關起來也會讓 Planet Hunters 不爽。其實這個才是IAU開會開到今年才有結論的原因。

BBC有關於新行星定義的 Q&A

NASA – JPL Solar System Simulator

NASA – JPL 太陽系模擬程式,輸入時間與就可以看到從任意星球看到另一個天體的模擬影像。

上面是我幾年前翻譯的網頁,自己推薦 😛 (原來的在這裡:NASA – JPL Solar System Simulator)。

這個漂亮的程式有一些技術上的限制,像是行星的外觀或是日食的模擬等等;詳細請看FAQ,我應該沒有力氣翻譯XD。

Another translation from me. NASA – JPL Solar System Simulator in Chinese (Taiwan). I did it years ago.

With proper settings, Images can be breath-taking. Try it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