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件事的看法不等於這個人的全部

pingooo: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只會把文章當作格主對一件事的個人意見,人是複雜的,對一件事的看法[不等於]這個人的全部;如果台灣的 open source 界對你會有這種不能講真心話的同儕壓力,真是 open source 的悲哀。也是不尊重個人意見的表現。

via.

這個 Blog 不怎麼有名,至今也沒發生什麼大事情。不過不讓我在這裡暢所欲言的阻力的確是這個。回去翻翻那些我寫的欲言又止的文章吧。

如果台灣所有人都有葉平教授的胸襟就好了 —— 反過來說,如果部落格無法成為理想的公民媒體與民主深化的力量,大概就是因為這個。

漫畫《死亡預告》

死亡預告》是一部前幾個星期在看的漫畫。它的背景是:國家為了使國民體認生命的價值,進而增進國家的繁榮所以實施了《國家繁榮法》,每個人在進入小學時接受國繁預防接種,其中 0.1% 的疫苗混入了奈米膠囊。膠囊在該國民 18-24 歲之間會破裂而奪去死者的生命。在死亡前 24 小時,死者會收到區公所的配送員送來的「死亡預告證」,簡稱逝紙。

每個章節紀錄了一名「國繁死」死者的過程。故事環繞在死者,和死者週邊的親人、朋友會如何接受與轉化這個事實。有些死者會在生命的最後 24 小時去尋仇,有些則是會做一些過去來不及做的事情,彌補一些來不及處理的關係。「國繁死」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事;「國繁思想」必須要維護,反對國繁的人會被指為「思想頹廢者」,會被國繁警察逮捕,甚至是被注入膠囊。漫畫也描述了國繁制度的歷史背景,與許多人們對這個制度的掙扎和抵抗,以及接受。

對我來說,這個作品是很震撼的。如果有一個制度必須殺掉千分之一的國民以維繫國家的繁榮,它是怎麼產生的?更震撼的是,它是怎麼被社會接受的?它如何型塑社會,使它所代表的觀點與理念變成社會整體的價值觀,甚至是文化、「民族性」?

雖說故事的背景牽涉到了一個可以在人體中存活幾十年然後準時破裂的奈米裝置,但我實在不知這部作品是否屬於科幻。而故事描述的社會如此熟悉,卻又如此扭曲,如同科幻或是其他另類歷史的作品一樣。

我試著憋住呼吸,保持看完連載進度的勇氣。若不能接受那樣的時代,或許也無力忍受現實。

關於廢死刑

我之前都只在 ptt2 上面寫這個,掙扎了很久很久是不是該在 blog 上寫出來。現在我還是寫了:

我贊成廢除死刑,而且我非常不爽國宅的這篇文章

實際上,我的痛心、遺憾與悲哀遠大於對這篇文章搬弄是非方式的憤怒。朱學恆,學長,我們敬重且資歷受到肯定的領導人物,竟然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立論自己贊成死刑的原因,還拿自己的辯論社團經歷背書

  • 什麼時候這種立論方式可以拿來當辯論講稿上台了?
  • 什麼時候貼恐怖新聞可以拿來當作「執行死刑才能補償家屬」的立論了?
  • 什麼時候引用民調數字可以拿來 justify 一個政策?
  • 什麼時候,「受害者的人權」變成一定要藉由剝奪另一個人的人權才能彰顯?人權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一個想要努力改變世界的人,竟然會拿出民調來當作立論基礎,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即便不討論民調是否準確,你怎麼能說某件事情是對的,因為民意認為它是對的?民意都認為新台灣之子腦袋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開放蓄奴嗎?民意都認為同性戀很噁心,所以我們要建集中營把他們關起來嗎?鄉民都認為自己有 30 公分,所以…(抱歉,這個是搞笑)

我沒有力氣整理我的立論到 blog 上。我甚至可以大方承認我的思路一定不夠完整,絕對有你可以攻擊的地方。我也不會拿我在辯論圈的淺顯資歷來做什麼背書。但我絕對不會用這種選舉文宣式的文章來包裹我的立論。用這種方式來煽動鄉民是不對的,也是對大家的智慧與思辨能力的侮辱。我不知道,人竟然要用這種方式來操作自己的號召力。

我要感謝一個同學在 BBS 上(還有半夜兩點開 Skype 來煩我)只為了想要釐清我們彼此的思路(我們分別站在正反方)。我最後認為,死刑存廢的立論,最後會約化到「法律與社會制度存在的目的」的哲學問題,而我沒有那個層次的知識可以分析。

另外謝謝龜趣來嘻的 Portnoy,我不認識他,但他在《部落格宣言》論壇的這段發言,讓我覺得「管他去死,部落格就是要這樣用的」,所以這篇文章就出現了。

如果你還是願意繼續擁護國宅的每一個立場的話,請自便,但是請每次用你的智慧與價值觀衡量你要擁護的是什麼。不要侮辱你自己。另外,這篇文章開放回應,但請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