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請求.js

很早以前就想講了,但講了大概又會被戰。相較於英文維基百科,中文維基百科在社會和歷史條目充滿了 systemic bias。但是那些主觀論述又不是編輯者有意加進去的,而是某種編輯者存在的社會所給予的暗示(Inception?)與集體共識,而不是原本百科全書應該有的可驗證的事實。因為是暗示又是共識,所以有自覺的百科編輯者反而是少數;中文維基只好長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總之我昨天還是在噗浪上提了,還被協會的人看到 XD。想想作為一位 Web Developer,我還是用寫 code 的方式來貢獻維基百科好了,別花時間跟別人吵架好。

所以,來源請求.js到底是幹嘛的呢?這是一個可以安裝到 Wikipedia 帳號的 User Script,安裝之後,每次在文章裡面選一段文字,旁邊就會出現 [citation needed] 按鈕,按下去確認之後就會自動編輯文章,加上「[來源請求]」的標記。

安裝方法是,登入之後到 Special:MyPage/common.js 頁面,編輯插入下列程式碼:


importScriptURI(
    'https://raw.github.com/timdream/citationNeeded.js/master/citationNeeded.min.js?'
    + Math.floor((new Date()).getTime()/1000/60/60/24).toString(16)
);

安裝之後,下次在維基百科上看到有什麼需要引用來源的資料,只要選起來,按游標旁邊的按鈕,「來源請求」標記就會自動被加上去。

至於維基百科何時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等到「抗日戰爭」這個條目的名稱被改掉那天之後才有可能吧。噗浪上大家的 comment 值得一讀。

Wikipedian Protester

(via xkcd)

還有,這個 script 只花我 1 小時查資料跟寫功能,但是又花 1 小時完善 UI,2 小時寫文件(含這篇)。是有沒有這麼閒 orz

HTML5:超越烘焙雞,邁向網路應用程式新時代

上個月底(5/29)應 KaLug 與 OSSF 之邀,去高雄講 HTML5 相關新技術。這標題很扯,當初是和 KaLug 的阿民想出來的 … 想說這樣可以承先啟後一下把 10 年前做的「烘焙雞」,用的「網站建置百寶箱」關連一下,來講 10 年之後,網路的前端技術進步到什麼狀況,可以做完什麼事情。

World IPv6 Day – COSCUP 2011 網站

IPv6 Day Logo噗,結果最近做的事情都沒有來 Blog 介紹。

今天是 World IPv6 Day,也就是各大網站正式將網址加上 IPv6 AAAA 紀錄解析的日子。最近弄的 COSCUP 2011 網站沒有上 quad-A 紀錄,而是用 script 對首頁加上了一點動態偵測的圖示。

  • 如果用 IPv4 連 coscup.org 但其實電腦有 IPv6 連線的話,會出現徽章,提示說可以改用 IPv6(使用 ipv6-test.com 的 API測試)
  • 如果用 IPv6 連 ipv6.coscup.org 會出現徽章與您正在使用 IPv6 連線的說明。

就這樣。不知道我在我們退休前有沒有「IPv4 shutdown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