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st Terrifying Video You’ll Ever See

The Most Terrifying Video You’ll Ever See (YouTube),根據 ABC News Webcast,是一部有名的網路短片;但裡面沒有正妹,只有一個不怎麼帥的高中科學老師和一片白板。

講者說他想到了一個論證來解釋「無論全球暖化是否是由人類造成的,我們都應該敦促政府行動」,而且他宣稱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挑戰他的邏輯。他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如果國中的印象沒有錯的話是機會成本沒錯)來解釋這件事情,他把自然與行動畫成表格,中間解釋結果:

後果 行動 不行動
不是人類造成的 A (沒事)
是人類造成的 (花了錢但是沒事) B

然後把A和B推向極限來設想:
A: 政府白花預算導致經濟衰退,發生比1923年大恐慌還要嚴重的N倍的全球經濟蕭條。
B: 海平面上升N公尺,死一堆人,地球壞掉,加上A項的全球經濟大恐慌。

所以,講者敦促大家為全球暖化問題行動。在聽到全球暖化的辯論時,仔細聽聽他們在辯論是那一行還是哪一列;因為自然是發生在哪橫列我們並不知道(暖化災難會不會真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要做那一直行的事情(我們應不應該控制碳排放等等)。


這讓我想到了在 Carl Sagan 的書裡看過的類似表格(好像是億萬又億萬?):

結果 相信上帝 不相信上帝
上帝不存在 被嘲笑迷信? (沒事)
上帝存在 上天堂 下地獄

所以我們要信上帝


要說難聽一點的話,以上兩個表格只是華麗版本的「寧可信其有」。講者的論證本身沒錯,但用此粗糙的邏輯來訂定公共政策是有問題的。忽略「全球暖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這個問題直接訴諸於因恐懼未來而行動,完全不符合科學的求知精神(求得橫向的列的解;信上帝的問題是爛例子啦,因為上帝存不存在不是科學問題)。

只是科學家說的又不一定對,科學在制定公共政策上的地位也有一些不明…。這又是 long story 了,剛修完江才健老師的課越聽越模糊orz。

Google Sky vs Stellarium

物理教學暨示範研討會回來,發現好多 blog 都在說 Google Earth 推出新版可以拿來看星圖的事情。

用了一下發現主要差別在於 Google Earth with Sky 是用SDSS巡天影像拼出整個天球,而 Stellarium 是用擬真的方式。巡天拍到的圖當然是真的,但是就跟 Google Earth 縫出來的地球一樣,東一塊西一塊的。

要說教學,還是 Stellarium 比較好啦;畢竟日出日落、地平座標等概念只有 Stellarium 可以做。但是休閒的話還是 Google Earth 比較好,因為它放大之後會從 server 載入哈柏的影像,Stellarium 只能 show 硬碟的東西。只是如果要拿上山,Google Earth 就要靠3G了…

我比較感嘆的是,自由軟體在沒有廣告預算和集團品牌行銷的情況之下能見度實在是太低了。還是我應該去找個「天文教學研討會」之類的東西給 speech 搞高調推廣。

WretchLeech 雜感:Blogsphere 的雙A效應

這篇文章是要說我寫了 WretchLeech 之後的一些小小雜感。可能你會覺得我不是 hardcore blogger,沒見過整體情況這樣說可能太偏激啥的,不過讓我說說我看到的是什麼吧。這次就不要用連結暗幹目標了。

Copycat

我還頗佩服某快速反應 copycat。Coding 速度非常快,隔天就能把別人的程式用其他 Lib 重寫一遍放出來,然後在下面放一塊 adsence。沒錯,程式碼是你寫的,我完全沒有著作權利,可是放個 Inspired by 的連結這樣算是禮貌吧…… 畢竟想到這個 idea 的人是我不是你。我的程式也是 inspired by FlickrLeech 呀。

8A 式 Blog

8A (板名AAAAAAAA)是 ptt2 上一個大家把覺得有用的文章與資訊分享轉錄到該處的板。在 p2 所有個人板當中,為什麼 8A 會變成那樣已經不可考了。板主也沒有因此得到什麼利益或是名聲,反倒是因為對於管板和戰文的處理常常弄的裡外不是人。

我用許多反向連結的方法觀察了 WretchLeech 在各個引用 blog 上面的呈現方式。朱學恆學長(算學長,中央思辯社的)在數位時代的文章不用說了,拿了 WretchLeech 當做 Web 2.0 的反撲的活生生的例子之一:雖然我真的不是因為討厭無名而是因為討厭廣告才寫這隻程式的。其他的 blog,有些直接貼圖放連結,有些比較用心還做了教學,把程式畫面從彎彎換成正妹相簿外加一些感想(對不起,我介面寫的很醜,但是我真的有認真研究 usability)。但是某些 blog 就很奇怪了:直接貼圖,一字不漏直接複製這裡的文字,然後 —— 你猜到了,在下面放一塊 adsence 。

是呀,這裡的文章都是 CC-by-nc-sa,這樣 rip content 其實有加連結也沒有違反規則,但是在 Web 這麼多媒體與自由的地方,有黑米,有 digg 這些工具存在的時候,您經營一個工人資訊收集站的意義何在呢?即便要做,也寫點 review 好對得起自己的讀者和文章底下的 adsence 吧。

雙A效應:Analytics & Adsence

曾經有篇文章提過,台灣的新聞媒體會變成今天這種逐利、追求色腥羶、不知為何獨家的獨家,AC Nelson 把收視率的時間解析度從每 15 分鐘「進步」到每分鐘要很大的責任。主編和廣告主能很清楚的知道哪則新聞有價值,主播要怎麼報才能吸引人;標題要怎麼打…。最後的結果就變成這樣,大家只記得利益而忘記其他的一切。

那 blogsphere 呢?有多少人認為 Web 2.0 與 Blogging 是終極的公民媒體,可以改造我們的社會,改善一般人的媒體近用權;可是現在呢?

我的 blog 是自己架的,我當然知道從 Apache 紀錄檔和 Google Analytics (我要說的第一個A)可以挖出多少資訊。我當然知道那篇文章點閱率最高,那個搜尋關鍵字最常連到這裡。但是我會/應該因為那些而改變經營型態,只為追求點閱數嗎?把點閱率換成現金好了(Adsence,我要說的第二個A),雖然 xdite 說過點閱跟廣告點擊比能有 100:1 就要偷笑了,但是許多 blog 前仆後繼的將版面空間貢獻給 Google 的意義真的只是新鮮好玩嗎?

更不要說在學術網路上架站用 Adsence 根本就是違反教育部學術網路公約。

當然各個平台都有被小白誤用與濫用的挑戰。想想看,如果有人每天摘錄別人寫的好文到 8A 去,但是卻在下面放上關鍵字廣告,這樣會被板眾幹成什麼樣子(不要說廣告了,連放自己的 blog 連結都會被抱怨了。) 在 blogsphere 上,這樣的閱聽人的力量似乎比 BBS 薄弱,而將投入在 blogging 的時間化為利益在圈內好像是個令人尊敬的成就。

Analytics 與 Adsence 如果會在 blogsphere 造成如同 AC Nelson 之於有線電視新聞台的效果,我一點都不會覺得意外。在這樣的環境,貢獻我的力量也是一件令人灰心的事;這也是我可能不再打算改良 WretchLeech 的原因;下次要出可能也會把 HTA encode 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