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ntent is over 17 years old. It may be obsolete and may not reflect the current opinion of the author.
Stellarium,屬於自由軟體的擬真星圖程式,在中國古代星官星名的部份需要大家的協助。問題來自於當 GSKLee 在考據中國古代星官與相對應的翻譯時,發現《儀象考成續編》三千兩百四十星和現代西洋星名的完整對照表竟然是不存在的,而現在 Stellarium 主程式內建的中國星官只是從香港太空館取得的不完整對照表。
以下節錄 GSKLee 給我的信件:
關於Stellarium裡面收錄了一些中國古代星官的資料這件事,應該是讓許多人有興趣使用這套軟體的原因之一。然而實際上Stellarium所收錄的星官資料卻是很不完整的;《儀象考成續編》所載三百個星官,Stellarium大概只收錄了約一百個左右(據說相關資料當初是和香港太空館取得的)。
《儀象考成續編》裡面總計載有三百個星官,三千兩百四十筆星名(其中一千七百九十一星為增星);雖然星官的使用在今日已幾乎被西洋星座給取代掉了,但是《儀象考成續編》所載星名依然是今日兩岸天文學界的通用標準。我在之前就一直有想要把Stellarium裡頭的中國星官星名資料給補齊的念頭,然而在查找過相關資料並且詢問了北市天文館後才驚覺一直到目前為止,《儀象考成續編》三千兩百四十星和現代西洋星名(Bayer, Flamsteed, any star catalogue, etc.)的完整對照表竟然是不存在的;或者更明確的說,一千七百九十一增星部分的對照表是沒有的,一般外界有流通的資料都是非增星的部分,而且對於某些暗星的正體為何也常見眾說紛紜之狀況,可謂雜亂。於是我有了乾脆自行將這份對照表給生出來的想法。
我認為要做這件事,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將J2000.0倒推回西元1744年及1834年,直接和《儀象考成》(乾隆九年為元)以及《儀象考成續編》(道光十四年為元)上所載經緯進行比較。大概是因為太麻煩了,所以以前沒有人會想去把增星的部分也一併考察出來,但是用Stellarium做起來其實不會花很多時間;雖然Stellarium應該是沒有收錄自行運動的資料,但是對於大部分的星體來講兩百五十年的時間,我想其實只需要考慮歲差就足夠了。
那個時候我大概對了兩百多星,結果是大部分的增星都可以對到Flamsteed星表上,少部分不在Flamsteed裡頭但可對到Stellarium 0.7.x 所用的 Hipparcos 星表,最後還有非常少部分是在 Hipparcos 上也找不到的,有可能是觀測錯誤或其他因素,當時並未深究。後來因為生活繁忙沒能再繼續下去,一直到現在都覺得很可惜。
目前我們是希望能召集一些對此有興趣的同好,進行對照表的建立與研究;最終希望能得到學術研究單位的支援與認可。也希望藉由這個 project 來形成 Stellarium 的使用者中文社群,把 GSKLee 考據翻譯、我做中文包等等,大家單槍匹馬的行動化為組織性的推廣(去 StarParty 租攤位XD?)
想要報名或是有任何問題請洽 GSKLee 或是我。他的 E-mail 是。
我想就在這邊先補充一下好了。這項計畫的重點是在於「從頭開始」,一筆一筆計算比對《儀象考成》、《儀象考成續編》及J2000.0三者的資料;我知道曾經有陳遵媯先生等人嘗試對此方面進行研究,也知道坊間及網路上有流傳著幾個版本的對照表,但是除了有關增星的資料寥寥無幾之外,其餘的部分相互之間也有不少出入存在。所以希望能藉由這項計畫,以學術面的角度一勞永逸地建立起一份有證據的對照表,這樣不管是Stellarium也好,其他的用途也好,都能因此受惠。之所以有這樣的堅持,容我舉個例子:現在一般提到開陽的伴星Alcor (80 UMa),幾乎所有人都會稱呼它為輔星,然而根據《儀象考成》以及《儀象考成續編》的記名法,該星應為「開陽增一」,「輔」這一個名字則屬81
UMa所有。我看過很多各處流傳的星名對照表,有把「開陽增一」這一項寫對的大概只有香港太空館而已;這證明了若要建立《儀象考成》、《儀象考成續編》的中西星名對照表,的確是有從頭開始的必要。所以這並不是單純去搜集其他地方找到的對照表然後湊在一塊的工作,希望有心參與的人士能夠事先理解。
你好, 我是香港的天文愛好者, 同時是Stellarium的長期支持者. 看到閣下的blog, 就引用了部分內容到香港天文論壇, 引起了一些討論
其實Stellarium有相當廣大的中文社群, 只是鮮見有開發者到天文討論區交流, 基本上, 我們連是誰人開發中文版本都不知道.
同時現時的翻譯制度相當有問題, 本來可以共同翻譯的繁體中文版本, 竟被分為兩個不同的翻譯. 簡體版本的翻譯, 我想做一些文字轉換工作就可了.
說實在, 現在的翻譯制度效率相當低.
如果何以的話, 不妨到香港天文論壇交換意見吧. Stellarium的Wiki實在太冷清了.
我是一名大陆ste爱好者,已经做了部分星名对照工作并翻译了简体中文的用户手册(doc和pdf)。具体工作可参考我在ste wiki(简体中文)上的文章:
http://www.stellarium.org/wiki/index.php/%E6%9B%B4%E5%A4%9A%E7%9A%84%E4%B8%AD%E6%96%87%E6%98%9F%E5%90%8D
http://www.stellarium.org/wiki/index.php/%E7%94%A8%E6%88%B7%E4%BD%BF%E7%94%A8%E6%89%8B%E5%86%8C%E4%B8%AD%E6%96%87%E7%89%880.9
目前的星名对照工作已完成了所有星官及正星的工作,增星由于缺少资料而正在艰苦进行中。不过最近找到一个星图,上有增星位置考据,目前正在手工对比。
非常愿意与您分享我的对照文件,并得到指正。
今天和GSKLee联系了,邮件中介绍了我的一些工作,附在后面供同好参考:
GSKLee,您好!
(不好意思,希望您阅读简体中文没有问题)
我是Stellarium的一个忠实爱好者,也曾经做了一些STE的汉化和星名扩充工作。昨天在Timdream的blog中看到他提到中国古代星名和现代西洋星名的对照工作,正与我的努力不谋而合。Timdream的blog中提到了您的邮件地址,所以冒昧来信与您商榷,希望得到您的指正。
我在2007年下半年的时候,以0.9.0为研究对象基本完成了以下工作:
1 STE使用说明书的翻译(中文简体),正文已经全部完成,附件部分由于不影响用户使用,所以没有翻译。本来准备继续做完这个翻译工作,但是由于一直被琐事缠身也就没有动作了。
2 中国古代星名与STE所使用的HIP星表的对照工作。
中西星名的对照工作在大陆已经较有成果,从早期的陳遵媯先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到后来北京天文馆的伊世同先生的研究都有颇丰的成就。
陳遵媯先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应该是1930-40年代的)我在去年早些时候才有幸得到一套重新翻印的。陈老确实做了大量的古星名的整理工作,特别是中-西、西-中两个星名对照表,对于没有电脑的那个时代而言简直是一种对人性的折磨和考验。而且陈老先生还有眼疾,他的治学精神令我辈望尘莫及。对于很多暗星,该书并没有标注出对应西文恒星,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一套有效的对于暗星的标注手段。
伊世同先生从1950年代开始进行中西星名对照工作,他的主要做法正如您给Timdream的信中所说那样倒转岁差并重新换算古星经纬度(将中国古代365度一周折为现代360度一周)。而且他参考的不仅包括清朝的《儀象考成》及续编,还包括更古老的其他古籍文献,是中国古代恒星研究的集大成者。
据我有限的资料,伊先生出版了2本星图,一是《1950.0的中西对照恒星图表》(科学出版社,1981),一是《全天星图2000.0》(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
前者包括所有的星官、正星和增星,由于出版年代久远,目前已经找不到了,无缘一睹真容;
后者彩色印刷,仅包括星官及正星,并有一套6.5等以上的西方体系全天星图作为比对。有中文星名的恒星,在对应的西文星图上都标注了Flamsteed星名,我有幸珍藏了2本。
尹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星名的研究体现在这两本星图上,包括对《儀象考成》的一些错误的指正等都有注明。在《全天星图2000.0》中没有注明增星,我推测伊先生的考虑是,增星多是清朝人根据西洋体系增加的,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体系帮助不大,没有更多的学术价值,所以在其后期的星图中便将增星都去掉了。
我在对STE进行中文星名的增补工作中,主要是依照网络上已有的中西星名对照表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排列(还好有计算机,否则其工作之巨堪比陳遵媯老先生了),并利用STE中的星名列表进行定位,即“中文星名-西文星名”、“西文星名-HIP星表”两次检索比对,最后生成“中文星名-HIP星表”对照表,然后按照STE的格式做成配置文件。然后再使用STE进行显示,一颗一颗地与伊先生《全天星图2000.0》中的标注进行比对,纠正错误,增补原无。恒星计有1400多颗,星官按照原STE中文culture的全部都有,并增加了连线。
工作完成后,我将结果公布在了STE Wiki简体中文的网页上,由于wiki不提供文件下载,所以我仅留下了我的email供同好索取,目前已有近百人与我联系,看来我们STE的同好还是颇具势力的!
去年年底在一本无关的书中偶遇伊世同先生《1950.0的中西对照恒星图表》的星图部分(无星表部分),大喜。目前正准备将其中勘定的增星也加入STE中,但工作量浩大,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做。
在timdream的blog中看到他的提议后,感到自己不再是孤单的,所以,如果能做一些有关中西星名对照方面的交流,在下将受益良多。
附上我翻译的STE用户手册及整理的STE星官、星名、星座连线文件(可直接用纯文本编辑器打开)供参考和指正。期待您的回信。
致
礼!
liu_chunbin@126.com 2008-03-31
Pingback: Blog: timdream » Stellarium 二三事
你好:
在此非常謝謝你對stellarium中文化的供獻,雖然對對星名的中文化還要多方考察,我想先對星座的主星名做先作中文化,請問要如何修改呀?謝謝
目前沒有 GetText 介面可以切換星名文字的語言,所以這個部份沒有翻譯。
想要直接碰原文,請修改 C:\Program
Files\Stellarium\skycultures\western\star_names.fab,存成 UTF-8 中文。
不建議翻譯星名,因為通俗的中文的星名許多來自於中國星宮,個人淺見,一直覺得「獵戶座的參宿四」是一種很衝突的說法(參宿四是指「參宿」這個星宮的第四顆星)
或是考慮中英並列可能也不錯(?)
再次到訪, 這次要為閣下帶來一個好消息, 就是《中西对照恒星图表》可以在同好天文論壇……
嗯, 現在 Stellarium 0.10 都出來了, 中文增強包功能是否經已完成使命呢? 舊有的中文增強包還未完全中文化呢, 最少星官天船還是用英文顯示呢……
想請問一下那個有無增加星數的加強包?
我其實一直都在做中西星名的對照
但覺得軟件的星數很少
目前我比對了一千多顆星還有一半仍在努力
而且我還沒找到續編本所有總數應該就3000顆左右
您好,增加星數只要安裝程式之後在設定畫面就能單鍵下載自動安裝喔。這是 0.10.2 的新功能。
你好,我覺得除了樓上各位對於軟體本身中文化的努力之外,在ste wiki得部分也希望可以有人來幫忙翻譯的工作
因為在使用者最先接觸到的應該也是這個部分
目前我有在一點一點的翻譯,但是因為畢竟是學生,時間很少,進度非常緩慢
而且,在首頁的部分,還停留在0.8.1的版本,但是我也不知道要怎麼改
希望版主可以稍為協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