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ky vs Stellarium

物理教學暨示範研討會回來,發現好多 blog 都在說 Google Earth 推出新版可以拿來看星圖的事情。

用了一下發現主要差別在於 Google Earth with Sky 是用SDSS巡天影像拼出整個天球,而 Stellarium 是用擬真的方式。巡天拍到的圖當然是真的,但是就跟 Google Earth 縫出來的地球一樣,東一塊西一塊的。

要說教學,還是 Stellarium 比較好啦;畢竟日出日落、地平座標等概念只有 Stellarium 可以做。但是休閒的話還是 Google Earth 比較好,因為它放大之後會從 server 載入哈柏的影像,Stellarium 只能 show 硬碟的東西。只是如果要拿上山,Google Earth 就要靠3G了…

我比較感嘆的是,自由軟體在沒有廣告預算和集團品牌行銷的情況之下能見度實在是太低了。還是我應該去找個「天文教學研討會」之類的東西給 speech 搞高調推廣。

因為害怕,所以我們焚書

因為害怕、所以我們焚書,友urika讀《華氏451度》的心得:

這本書的想法更加深邃,當焚書這件事,不是上對下的思想壓迫,轉而成為全民的默許活動,那又是什麼緣故?

買書跟借書最大的差別,除了在家堆到自己不想整理以外,就是看完別人的感想後可以從書架隨手拿起,看一遍之後再看一遍。urika 寫了不少我看不出來的內涵。

泛用型中文域名

有待開發的新領域呀…。不過我的經歷卻很波折,唉。

自從推薦系上買下 phy.tw 這個域名之後,老師要我另外調查了中文域名的部份。中文域名(詳細說明請看中文.tw)因為 IE6 不支援,所以不太有人申請;最後我們決定買下物理系.tw來用。

申請當然是網路上表格填一填就可以了;不過後來發現一個大問題:PCHome 的泛用型中文域名的設定網頁只能選 DNS 代管,讓你設定五個 hostname,不能設 DNS 。

我當然是氣壞了,如果只是這樣買域名幹麻?於是我就寄信問客服;客服回應很快,就隨便說「因為中文網域設定需要用到 punycode,有點難度所以不開放這個功能,如果貴單位需要只能辦退費到其他家去註冊域名。」當然我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把顧客當白癡的答案,於是到了第二封 email 的時候,PCHome 很主動的拿了系網站上的傳真號碼,直接把退費表格傳過來了。

因此,我很不爽的拿著表格去老師辦公室抱怨,準備麻煩老師填(上面還要有公司大小章喔),然後打算累積情緒來寫 blog 開罵,外加寫信去 TWNIC 抱怨+到消基會申訴之類的。

但老師建議我先打電話去請他們手動設定。於是我打了,花了一點時間跟客服口舌,說服她把我轉到網域部門,又跟網域部門的小姐講了半天,跟她說「不然妳把電話拿給管機器的人我請他手動設定好了」。於是她請我留電話號碼,幫我問了工程師,回電問了我 DNS 設定,然後一個小時之後就設進去了。

這件事情給我了一些教訓:

  1. 別跟客服吵架。他們會幫你找最速解而不是最佳解;E-mail 比電話無用。
  2. 客服不在意選最速解的時候公司會不會虧錢,反正她的案子能 close 。
  3. 目標是雙贏,不是意氣之爭。今天這樣跑一遍,對方或許還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他們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如果辦了退費+上 blog 開罵+去申訴或許能在其他註冊商解決問題,但是是雙輸的。這是老師告訴我的。

So I guess I have to refine my personality and think twice about how things can be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