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的文化

學期結束回家逛 PageOne (^^);倒是前幾天才發現原來很多學校現在是第19週,大家都在期末考。

作弊的文化在書店翻《作弊的文化》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它不斷的提醒我這幾天令人做噁的一切:期末考看到的小抄、明目張膽交換考卷的學弟;當然還有沸沸揚揚的力霸掏空案。

《作弊的文化》舉了許多例子去解釋為什麼有人要做弊:偽造財務報表、盜接第四台、運動員服用禁藥、逃漏稅、盜用公司資產、用企業捐助影響政府決策、成立遊說團體偽造民意支持等等;作者引用了一些調查結果去詮釋美國人的大眾心理:人人都同意應該要遵守規則、但是人人卻都認為遵守規則不會成功「反正別人也在做、不做我就吃虧」的心態。作者也為目前的情況提出警訊:貧富差距擴大、能夠維持自身經濟的中產階級家庭正在減少(自有住宅率屢創新高但是許多人揹著多年房貸,財產淨值為負。)

很可惜的,在當我越看越憤慨的時候,這本書的最後一章的建議雖然中肯(例如對於逃漏稅,他提倡增加國稅局查緝的預算、重建會計稽核制度法案等等),卻沒有提供有效的使建議得以實施的方法。他自己都說了,規則是由贏家階級(有錢人)所建立、操弄的;那身為「焦慮階級」的我們要怎麼讓既得利益者自願削減利益呢?

更甚者,若所謂的成熟的民主國家(美國)都沒有辦法用民主彰顯這樣的公眾利益時,民主制度是否敗壞,陷入危機?近20年來從翁大銘到王又曾,台灣(台灣的法律、台灣的執政黨)都沒有辦法防止企業主作弊;這是不是代表相較於這本書敘述的美國,台灣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當政府體制的成員自身也陷入弊案的風暴中時(總統女婿的內線交易、諸多立委的亞太固網股條…)。

要悲觀的說,或許最後這個世界會掉進由跨國企業和政府勾結所建立的大型統治集團中;像是紅火星所敘述的 2061 年一樣。

Red Mars

終於把 Red Mars 讀完了。還有兩本,紅火星只是火星三部曲的第一本而已呢(倒)。

火星三部曲真的是鋪陳很精細的小說;它是真科幻(在不遠的未來帶有真實性的科幻),每個章節以第三人稱描述一位角色的觀點、所見所聞與內心想法。雖然英文版裡面細緻描述的部份對我來說還算吃力,但我還是 enjoy 它所描述的世界。

以下劇情洩漏。

Red Mars. I finally finished reading it. Although I had difficulties understanding some of the detail descriptions Robinson used on landscapes and people’s feeling, I still quite enjoy it as the first novel I choose to read the original instead of translated version.

Spoiler Follows.

Continue reading

華氏451度

布萊伯力創作此書的動機,其實是為了表達對「麥卡錫主義」的抗議與不滿(麥卡錫曾將許多書籍列為禁書,禁止圖書館出借)。
他只是將現實問題放大許多倍,且將時代投射到未來——科幻小說的時空舞臺無窮無盡,在進行社會批判的時候,往往比主流文學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以上是中譯本印在書腰的文字,節錄自葉李華先生的序。

無意冒犯葉李華老師;但是我看到的《華氏451》,和麥卡錫主義一點關係都沒有——我看到的是台灣數萬的看著新聞台配晚餐的民眾——他們看的和書中的「電視牆家人」並無不同;他們「覺得」馬英九形象佳、陳水扁貪污腐敗(或是相反),但是他們不懂經濟、不懂台灣為什麼需要(或不需要)核四、不懂為什麼要推動(或是不該推動)本土化、愛台灣;他們不懂為什麼要罷免誰、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投票給誰(或是投給他只因為「我覺得他會上」);他們不看書;他們看到的SNG畫面就是機器獵犬追捕孟泰格的場景。

我看到的《華氏451》也不是被借喻成諷刺政府陰謀與大規模欺騙的《華氏911》;在《451》裡面,政府什麼都做卻也什麼都沒做;它只規定擁有書是違法的,但是它沒有禁止哈佛招生,沒有限制人們只能待在電視間;政府的作法不是書的重點——但是在書中,最後哈佛關門了、教授們失業了、人們無法體會電視以外的事物的美。

政府沒有規定經費只能用在理工學院,但是台灣的大學沒有辦法體會一間世界一流大學中,人文、社會科學的存在的重要性——相對於帶來大筆捐款的校友。

我想我在書中看不見麥卡錫主義或是911陰謀的原因是因為我不生於1950年代、不住在美國。布萊伯力虛構了一個世界但是卻和他從未聽說或是深究過的台灣有那一斯相似,像魔術一樣。

或是說,不是魔術,而是書的力量——不管身處何方,它讓我們檢視自己的時代、自己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