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一本書

等待一本書,名叫《社會科學的數學原理》。

這本書的作者必須要發明全新的數學去描述社會行為、社會工程、團體動力學。它的地位會像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樣,標示著物理學的開端,標示著文明里程碑。它會改變人類面對社會的態度,就像是《原理》永遠改變了人們對大自然的了解一樣。

這本書所衍生的新社會科學會是社會工程的基底,它能設計完美的政府制度,或是證明完美的社會制度並不存在。它能在總統大選之前知道哪個總統最後不會被倒扁(笑)。

這本書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不會出現;即便它出現,在它出現的100年內,相對應的工程學也不會實用化。

==

我不確定它應該出現:人類的理性或許沒有操控這項知識的能力。它會引發全面的社會革命:它可能會引發新社會帝國主義、新的冷戰、新的軍備競賽、新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與自然科學不同的是,它更像個兩面刃:它同時是終極解法,也是終極武器。


Nagasaki Bomb

文明是否能夠長存?

==

延伸閱讀:Isaac Asimov《基地(Foundation)》系列小說、霍金《核桃裡的宇宙》、科學史、物理史與啟蒙運動相關書籍。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用微積分成功的描述了宇宙中質量的運動方式,使物理學從此之後成為基於數學的精確科學。基地系列小說中的所虛構的心理史學原則上是從統計物理與氣體動力論的數學出發的;所謂「個體變化無法探知、團體趨勢可以預測」。

作弊的文化

學期結束回家逛 PageOne (^^);倒是前幾天才發現原來很多學校現在是第19週,大家都在期末考。

作弊的文化在書店翻《作弊的文化》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它不斷的提醒我這幾天令人做噁的一切:期末考看到的小抄、明目張膽交換考卷的學弟;當然還有沸沸揚揚的力霸掏空案。

《作弊的文化》舉了許多例子去解釋為什麼有人要做弊:偽造財務報表、盜接第四台、運動員服用禁藥、逃漏稅、盜用公司資產、用企業捐助影響政府決策、成立遊說團體偽造民意支持等等;作者引用了一些調查結果去詮釋美國人的大眾心理:人人都同意應該要遵守規則、但是人人卻都認為遵守規則不會成功「反正別人也在做、不做我就吃虧」的心態。作者也為目前的情況提出警訊:貧富差距擴大、能夠維持自身經濟的中產階級家庭正在減少(自有住宅率屢創新高但是許多人揹著多年房貸,財產淨值為負。)

很可惜的,在當我越看越憤慨的時候,這本書的最後一章的建議雖然中肯(例如對於逃漏稅,他提倡增加國稅局查緝的預算、重建會計稽核制度法案等等),卻沒有提供有效的使建議得以實施的方法。他自己都說了,規則是由贏家階級(有錢人)所建立、操弄的;那身為「焦慮階級」的我們要怎麼讓既得利益者自願削減利益呢?

更甚者,若所謂的成熟的民主國家(美國)都沒有辦法用民主彰顯這樣的公眾利益時,民主制度是否敗壞,陷入危機?近20年來從翁大銘到王又曾,台灣(台灣的法律、台灣的執政黨)都沒有辦法防止企業主作弊;這是不是代表相較於這本書敘述的美國,台灣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當政府體制的成員自身也陷入弊案的風暴中時(總統女婿的內線交易、諸多立委的亞太固網股條…)。

要悲觀的說,或許最後這個世界會掉進由跨國企業和政府勾結所建立的大型統治集團中;像是紅火星所敘述的 2061 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