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尺分數不公,制度殺人?

或許是因為終於有人公佈研究結果可以跟心測中心多年來的研究互相抗衡,也可能是鍋子壓力真的太大了;國中考高中的基本學力測驗,量尺分數的記分方式爭議今天上了頭版(聯合報:基測爆量尺不公)。

我是基測實施第一屆考進高中的;不想要幫哪一方緩頰,但是我想要說說對記分方式的看法。我認為量尺沒有大問題,就算有問題也不可能比原本聯考700分的「高解析度」來的大:認為筆試可以把30萬人這麼高解析度的分出高下,直接拿去分配入學資格實在是太天真了。

我覺得問題在於分數的用法被用錯了:我們現在還是用分發入學,報紙上的爭論也一直停留在「把這種分數拿去做分發會怎樣怎樣」的論述;量尺分數理想上應該是在考招分離的情況下,用在第一階段對學生的初步篩選上才對吧。

相信分發的絕對公平這種同樣天真的事情發生也在大學指定科目考試上面:不幸的是,這些都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為了分配價值所設計出的「大家都不滿意但是可以接受」的制度。問題是大家可以接受的是什麼?教育制度一成不變,改革變成不改不錯,改了有錯還要再改回來這樣?最後,我們的學生還是在做考試導向的學習,還是在背作文破解公式,還是在補習…。

這些去淌分配社會價值的渾水的統計學家和數學家實在是太可憐了。

數位化時「袋」

數位化時「袋」

我們處在一個所有資訊都能夠化為數位資料永久保存的時代,但是真的能夠通過時間考驗的資訊少之又少;最後留下的,是無法讀取的塑膠考古遺跡。

前幾個星期參加風華絕袋2007拿到佳作的作品。很意外,因為沒有把原本想做的意像傳達的很好… 本來想要和「袋子」這個媒體結合,讓資訊從破洞漏出去這樣。

要不是某室友叫我去報名把 idea 做出來我才不會去做呢。「覺得自己能做好的事」和「我能做好的事」落差很大,所以常常退縮之後失去很多機會。這個佳作算是警惕吧。

Choose between…

不知到了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突然充滿的這種選擇的困境:

  錯的事 對的事
好的事 (A) (B)
壞的事 (C) (D)

對/錯指的是法律上、道德上的。
好/壞指的是利益上的。

你會選哪個呢?能用同一個原則去判斷所有的選擇嗎?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嗎?I don’t know.


說的好像自己很老一樣,嘖XD。


  Wrong Right
Good (A) (B)
Bad (C) (D)

By Right/Wrong, I mean legally or morally. Good/Bad things are base on personal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