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分發制度: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指考分發的基本假設是,它能設計出一個考試,可以把所有15萬考生在該學科的能力以高解析度排出來。

因為任兩人的能力差是可知的,所以就可以用能力的高下來分配大學入學名額。

莫名奇妙。以學自然科學的腦袋來想的話。

但是學社會科學的人會告訴你,這是目前想的到最好的處理方式。這是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因為大學入學名額是有限且人人追求的社會價值,所以要有個權威的組織(國家、教育部、大考中心)來設計權威的制度(指考分發)進行分配。

就是這樣。

身為社會人,不管你認為這樣的假設是多麼的 bullshit 你還是得接受它的分配方式。因為它有權威性。

不過如果你不相信那個假設,或是純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從那裡可以顯現出來的話,或許你可以考慮用申請與學校推薦的方式考大學。

我當年是這樣相信的;而我就這樣上大學了。


來自一學期的通識政治學 + 春節家庭聚會和叔叔聊天 + 跟朋友小小討論它們打「我國大學入學應採獨立招生」辯論練習賽的論點的靈感。

吻和擁抱

吻和擁抱,LB學長的小品。

有時候我不禁在想,我們想念的過去是人與人的內心的牽絆,還是表面的親密接觸?畢竟心理的感覺是很難消逝的;在1280×800的螢幕後面的「接觸」當然不會有吻或是擁抱。

不管是哪個,總之,想念。